目錄

大青龍:解表清裡的經典方劑
大青龍湯,源自《傷寒論》,是治療外感風寒兼有內熱的經典方劑。其組成包含麻黃、桂枝、杏仁、甘草、生石膏、生薑及大棗,具有發汗解表、兼清裡熱的雙重功效。
藥物組成與功效
藥材 | 功效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麻黃 | 發汗解表 | 主攻外寒,開泄腠理 |
桂枝 | 温通經脈 | 助麻黃增強發汗力 |
生石膏 | 清泄裡熱 | 針對內熱煩躁 |
杏仁 | 宣肺平喘 | 緩解咳嗽氣促 |
生薑、大棗 | 調和營衞 | 保護脾胃,緩和藥性 |
臨牀應用
大青龍湯主治「太陽傷寒」見脈浮緊、發熱惡寒、無汗煩躁等症,其特點為:
– 表寒裡熱:外有風寒束表,內有鬱熱不散,需強力發汗兼清熱。
– 辨證關鍵:無汗與煩躁並存,若脈微弱或汗出者禁用,恐傷陽氣。
與其他方劑差異
- 對比麻黃湯:大青龍湯多了石膏、生薑、大棗,強化清熱與調和之功。
- 對比小青龍湯:後者偏重温化寒飲,無石膏清熱之效。
此方被譽為「解表猛將」,但需嚴格辨證,避免誤用導致過汗傷陰。
大青龍湯是什麼?中醫經典方劑解析
大青龍湯是東漢醫聖張仲景《傷寒論》中的經典方劑,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兼有內熱的「表寒裏熱」證。此方結合麻黃湯與石膏,既能發汗解表,又可清泄裏熱,是中醫治療外感重症的代表方之一。
方劑組成與功效
藥材 | 用量(漢制) | 主要功效 |
---|---|---|
麻黃 | 六兩 | 發汗解表,宣肺平喘 |
桂枝 | 二兩 | 温通經脈,助麻黃發汗 |
杏仁 | 四十枚 | 降氣止咳,協麻黃平喘 |
甘草 | 二兩 | 調和諸藥,緩和麻黃烈性 |
生薑 | 三兩 | 散寒止嘔,助解表 |
大棗 | 十枚 | 補脾和胃,防發汗過度 |
石膏 | 雞子大 | 清泄裏熱,除煩渴 |
臨牀應用
大青龍湯適用於以下症狀:
– 惡寒發熱、無汗煩躁
– 頭身疼痛、口渴欲飲
– 脈浮緊或浮數
⚠️ 注意:此方發汗力強,體虛者慎用,需嚴格遵醫囑調整劑量。
現代研究
現代藥理學證實,大青龍湯具有:
– 抗炎、解熱作用
– 調節免疫功能
– 緩解呼吸道症狀
何時需要使用大青龍湯?適用症狀全解析
大青龍湯是中醫經典方劑之一,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兼有內熱的症狀。何時需要使用大青龍湯?適用症狀全解析,以下將詳細介紹其適用情況及典型表現。
適用症狀
症狀類別 | 具體表現 |
---|---|
外感風寒 | 惡寒發熱、頭痛身痛、無汗 |
內熱鬱結 | 煩躁口渴、咽喉腫痛、小便黃赤 |
其他特徵 | 舌紅苔薄黃、脈浮緊或浮數 |
典型適應症
- 感冒初期:風寒外襲,伴有明顯發熱、煩躁不安。
- 呼吸道感染:咳嗽氣促、痰黃黏稠,兼有表寒未解。
- 皮膚病症:蕁麻疹或濕疹急性發作,屬風熱夾寒證型者。
注意事項
- 本方發汗力強,體虛者慎用
- 服藥後需避風寒,補充温水
- 不宜長期連續使用,中病即止
大青龍湯由哪些藥材組成?成分功效詳解
大青龍湯係中醫經典方劑之一,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兼有內熱嘅症狀。大青龍湯由哪些藥材組成?成分功效詳解如下表所示,幫助你快速瞭解其組成同各藥材嘅主要功效。
藥材名稱 | 用量(克) | 主要功效 |
---|---|---|
麻黃 | 6-12 | 發汗解表,宣肺平喘 |
桂枝 | 6-9 | 温通經脈,助陽化氣 |
杏仁 | 6-9 | 止咳平喘,潤腸通便 |
甘草 | 3-6 | 調和諸藥,緩和藥性 |
生薑 | 3-6 | 散寒温中,增強發汗效果 |
大棗 | 3-5枚 | 補中益氣,養血安神 |
石膏 | 15-30 | 清熱瀉火,除煩止渴 |
大青龍湯嘅核心在於麻黃同石膏嘅配伍,麻黃發汗解表,石膏清熱除煩,兩者結合可同時解決外寒內熱嘅問題。桂枝同杏仁則協助麻黃宣肺平喘,而生薑、大棗同甘草則調和脾胃,減少方劑嘅峻烈之性。
此方適用於惡寒發熱、無汗煩躁、脈浮緊等症狀,但需注意陰虛或氣虛者慎用,以免過度發汗傷津。